經過過去十年的碎片化和百花齊放,銀行App已經到了從分割到整合的歷史轉折點,中心化趨勢不斷凸顯。
作者:董云峰
編輯:董燁
5年的建行龍支付App沒了。
不出所料,近年來銀行app下線的情況并不少見。這并不意味著收縮。相反,銀行對App的投入只會繼續上升。
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,App將是商業銀行的業務中心,是銀行業競爭的主戰場。
為了集中精力做大事,銀行App的洗牌不可避免。
重組和增持
12月24日,建設銀行宣布龍支付App將于12月27日下線。服務將逐步關閉,龍支付App將無法注冊、登錄和使用。
龍支付于2016年11月正式上線。是建行推出的統一支付品牌。擁有建行錢包、建行二維碼、全卡支付、龍卡中國銀聯快速通、免費取款、好友支付、AA收款、龍卡商戶等八大功能。
根據該公告,龍支付的所有功能、權益和場景均可通過中國建設銀行App和中國建設銀行生活App中的龍支付模塊繼續使用。按照建行官方口徑,龍支付的下線伴隨著“建行App和建信生活App的全新開始”。
其中,建信生活App是建行打造的線上生態服務和運營渠道平臺。具備引入外部互聯網合作伙伴的生態場景服務和能力,滿足用戶“金融與非金融”的行為習慣和服務需求。是一款專注于本地生活服務的生活服務類App。
從2021年開始,建信人壽App陸續在全國鋪開,加上各地分行的支持,勢頭相當巨大。在最近的一份新聞稿中,建信人壽被稱為“與建行手機銀行并列的兩大核心‘雙子星’應用之一?!?/p>
在火中新金融涅槃看來,龍付通的下線,與其說是建行對其App的“瘦身”,不如說是重組加碼,這也反映了當前的行業趨勢。
此前,12月18日,廣發銀行停止廣發直銷銀行App服務,將相關功能轉移至廣發銀行App;10月9日,郵儲銀行宣布停止郵儲生活App服務,關閉App下載入口;8月27日,興業銀行宣布終止“興業銀行”App服務,相關功能已遷移至“興業管家”App。
說到這里,不得不提的是平安銀行,其早在2017年8月就推出了平安口袋銀行4.0版本,將原有的平安口袋App、桔子銀行App、平安信用卡App“三合一”,算得上是首創。
告別“廣撒網”
天下大勢,久合,久合。
經過過去十年的碎片化和百花齊放,銀行App已經到了從分割到整合的歷史轉折點,中心化趨勢不斷凸顯。
原因在于,在App正在成為商業銀行業務中心的背景下,總行對App的強勢介入是必然的,這必然會導致App的重新整合;只有少數app會站上C位,成為商業銀行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載體,也將是頭部銀行對標互聯網公司的超級平臺。
就像建行生命的最新聲明:這是建行數字化運營走向互聯網平臺模式的重大里程碑,是零售銀行全面對標互聯網頭部企業、打造本地生活圈的全新實踐。
剩下的大部分app會進一步邊緣化或者消失。比如建行有建設銀行、建行法人銀行、建行惠東游、善融商務、勞動者港灣、善融家輝、榮劍薛輝、榮劍智易、建行銀行等十多個app,需要進一步整合。
一方面是流量見頂,一方面是盈利壓力。銀行App大面積鋪開的時代已經過去,取而代之的是集中力量,單一突破。
這可以解釋頭部銀行App流量的持續增長。QuestMobile最新數據顯示,按月生活水平計算,工行、建行、招行、農行的app均已突破百億
自2010年11月招商銀行推出iPhone手機銀行以來,銀行App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。
未來5-10年,智能手機仍將是主流終端,移動互聯網仍將是最重要的網絡。App的時代還會持續很久。
布雷特金在《銀行4.0》中說,金融服務無處不在,除了銀行網點。我們很難定義未來的銀行會是什么樣子。唯一可以確定的是,網點的弱化和淡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洪流。
前陣子,在與招商銀行財富平臺部相關負責人的交流中,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:
“從客戶的角度來看,財富和生活是一體的。我們要做的是不斷進化,讓招行App的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升級,滿足他們的需求,就像陽光、空氣、水一樣,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?!?/p>
這讓我想到:“招商銀行的App是什么?時至今日,無非是招行本身?!?《招行的第三條道路》 )
同樣,銀行App不是渠道或工具,而是平臺、基礎設施和銀行本身。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說,沒有App,沒有銀行。
我在2019年5月發表的《決勝銀行App:一場從渠道走向平臺的革命》文章中寫道:
p>在銀行App戰爭中取勝的贏家,贏得的不只是零售金融市場,還有望擁有與互聯網巨頭一較高下的資格——從金融反攻科技。因此,App是中國銀行業金融科技戰爭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。然而,中國4000多家銀行,并非所有銀行都有實力做App,也不是所有銀行都適合做App。這意味著,大部分銀行將活在別人的App里面。
銀行,就在App,不管自家的,還是別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