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華為錢包APP全面上線Huawei Pay,可綁定工行、農行、中行、建行等160多家銀行的銀行卡。
據了解,華為支付的主要功能包括充值、提現、轉賬、支付、退款、紅包和查詢,支持華為應用和部分第三方應用,包括華為音樂、華為視頻、華為閱讀、芒果TV等。而且有些應用先用銀行卡支付還能享受優惠。
去年3月,華為正式獲得支付牌照。深圳市訊聯智付網絡有限公司完成工商信息變更,上海沃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退出股東,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100%的持股比例成為訊聯智付的控股股東。
此前,華為一直聲稱不會申請支付牌照,而對支付牌照不感興趣的華為,在互聯網組織以支付牌照為標準的背景下,對華為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。
華為不得不付款,原因有四。01
搶牌照,建軟件生態。
在前20大互聯網公司,幾乎人人都有支付牌照。以國內互聯網巨頭為例。老牌巨頭阿里、網易、騰訊、百度都是通過申請獲得牌照;新興巨頭美團、字節跳動和拼多多已經獲得了牌照。金融科技和互聯網公司是兩個利器,支付不可或缺。
但是互聯網公司的競爭,為什么硬件廠商華為要進入市場?事實上,華為早就計劃建立一個軟件生態系統。如今兩大主流手機生態系統:蘋果iOS和安卓,都對華為構成威脅。華為另起爐灶,推出了分布式操作系統鴻蒙系統OS。
華為進軍互聯網的招數已經開啟:以硬件優勢吸引高粘度用戶,再以鴻蒙系統生態圈逐步提供完善的軟件生態。當生態系統成熟后,它可以反過來保護硬件。02
向蘋果學習,布局未來支付。此前,中信銀行、華為、銀聯聯合推出聯名信用卡華為卡。這種“手機中的信用卡”在保持線上便捷支付體驗的同時,大大簡化了線下支付,被業界視為信用卡消費模式變革的先兆。
-華為卡數碼卡-
任鄭飛曾經說過,“蘋果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。蘋果的商業模式是垂直整合模式。在很多地方,華為不如蘋果?!?/p>
目前,數字人民幣的普及使得NFC支付受到新的關注。華為作為國內NFC支付技術的領跑者,在“萬物互聯”的未來無疑有著更多的想象空間。創新是引領,任何一個環節的變革都會帶動整個行業的變革。03
回歸渠道,發展自己的付費
微信、支付寶等第三方機構為商家結算交易時,要支付0.6%~1%的手續費。這意味著,隨著交易數據的增加,華為要付出巨大的成本。
把交易渠道集合起來,形成一個商業閉環,對華為來說意義重大。除了減少上述費用,華為還可以恢復交易數據。一方面,防止第三方交易的數據被競爭對手窺探;另一方面保留用戶數據、交易信息等核心資源支持決策。
Huawei Pay發展多年,擁有一定的用戶基礎、硬件優勢以及與銀聯等機構的合作經驗,這些都賦予了其市場競爭力,而其主要對手微信和支付寶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實力可能會受到監管。
回歸交易渠道后,可能會成為華為線上支付的最好時機。04
緊跟小米,進軍金融市場。
華為并不是第一家獲得支付牌照的手機廠商。率先獲得牌照的小米,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活躍在金融市場。小米金融已覆蓋網絡小貸、保險經紀、融資擔保、消費金融等多個金融業務牌照。
同樣的場景被一次又一次的重復,用支付當金融。跟上小米,進入fi
在消費場景方面,華為有潛力覆蓋家庭和出行的所有消費場景,在智能家居、物聯網業務、智能汽車、系統生態等領域都有所發力。華為支付推出后,華為自然可以在錢包里開發信用、分期等金融產品,拓展金融業務,參與金融市場競爭。面對“掘金”的誘惑,華為沒有理由再觀望。